經營范圍
一、粘貼鋼板加固
粘貼加固亦稱粘貼鋼板加固,是將鋼板采用高性能的環(huán)氧類粘接劑結于混凝土構件的表面,使鋼板與混凝土形成統一的整體,粘貼鋼板加固施工簡便、快速增加原結構的重量較小,基本不改變結構外形,不影響建筑使用空間。
1、施工原理: 采用環(huán)氧樹脂系列粘貼劑,將鋼板粘貼在鋼筋混凝土結構物的受拉區(qū)域薄弱部位,使之與結構物形成整體,用以代替增設的補強鋼筋,通過鋼板與補強結構的共同作用提高其剛度。限制裂縫開展,改善鋼筋及混凝土的應力狀態(tài),提高梁的承載能力,已達到補強效果。
2、施工工藝 定位放線→混凝土表面處理→鋼板下料、打磨、鉆口→植螺栓→鋼板預貼→配膠→涂膠→粘貼加壓→固化養(yǎng)護→檢查驗收
3、驗收標準
(1)鋼板表面粘貼時表面應平整,段差過度應平滑,不得有折角。
(2)混凝土與鋼板粘結的養(yǎng)護溫度不低于15度。
(3)外粘鋼板中心位置與設計中心線位置的線偏差不應大于5mm,長度負偏差不應大于10mm。
(4)鋼板與混凝土之間的有效粘貼面積不應小于總粘貼面積的95%。
二、粘貼碳纖維加固
碳纖維加固包括碳纖維布加固和碳纖維板加固兩種。碳纖維材料用于混凝土結構加固修補的研究始于80年代美、日等發(fā)達國家。碳纖維具有節(jié)省空間,施工簡便,不需要現場固定設施,施工質量易保證,基本不增加結構尺寸及自重,耐腐蝕、耐久性能好等特點。另外,采用該工法可大大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壽命,降低加固成本,因此,備受青睞與關注。
1、施工原理: 將抗拉強度極高的碳纖維用環(huán)氧樹脂預浸成為復合增強材料(單向連續(xù)纖維);用環(huán)氧樹脂粘貼劑延受拉方向或垂直裂縫方向粘貼在要不強的結構上,形成一個新的復合體,使增強粘貼材料與 原有鋼筋混凝土共同受力增大結構的抗裂或抗剪能力,提高結構的強度、剛度、抗裂性和延伸性。
2、施工工藝:
(1)剔除構件需加固部位的裝飾層,并清理干凈。
(2)涂刷底膠。
(3)用膠泥將加固構件表面的孔洞修補平整。
(4)涂刷面膠。
(5)粘貼碳纖維布。
(6)涂刷面膠,如需粘貼多層布重復4-6步驟。
(7)表面裝修或防火處理。
3、驗收標準: (1)工程驗收時必須有碳纖維及其配套膠料廠家所提供的材料檢驗證明。
(2)已評定碳纖維布與混凝土之間的粘貼質量為主。用小錘等工具輕輕敲擊碳纖維布表面,以回聲來判斷粘結結果,如出現空鼓等粘貼不密實現象,應采取針管注膠的方法,進行補救。
(3)粘結面積不得小于90%,否則判定粘結無效,需重新施工。
三、灌漿料加工
灌漿料是由高強膠結組分、超墨化組分、膨脹組分、優(yōu)選級配集料組分及微量改性組分以適當比例在工廠預拌制成的一種粉狀材料,能滿足施工要求的具有自流平性的高強無收縮灌漿料。
1、施工原理: 灌漿料是以高強度材料作為骨料,以水泥作為結合劑,輔以高流態(tài)、微膨脹、防離析等物質配制而成。他在施工現場加入一定量的水,攪拌均勻后即可使用。灌漿料具有自留性好、快硬、早強、高強、無收縮、微膨脹;無毒、無害、不老化、對水質及周圍環(huán)境無污染、自密性好、防銹等特點。在施工方面具有質量可靠、降低成本、縮短工期和使用方便等優(yōu)點。
2、施工工藝:
(1)清掃基礎表面,不得有碎石、浮漿、灰塵、油污等雜物。
(2)根據設備機座的實際情況,現場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灌漿方式,以確保漿料能充分填充各個角落。
(3)根據確定的灌漿方式和灌漿施工圖支設模板,模板定位標高應高于設備底座上表面至少50mm,模板必須支設嚴密、穩(wěn)固,以防松動漏漿。
(4)按灌漿料重量的11%-13%的水量加入攪拌,水溫以5-40度為宜。采用機械攪拌時間一般為1-2分鐘,采用人工攪拌時,宜先加入三分之二的水量攪拌2分鐘,其后加入剩余用水量繼續(xù)攪拌至均勻。
(5)灌漿:漿料應從一側灌入,直至另一側溢出為止,不得從四側同時進行灌漿。在灌漿過程中不已振搗,必要時可用竹板條進行拉動導流。在灌漿施工過程中直至脫模前,應避免灌漿層受到震動和碰撞,以免損壞未結硬的灌漿層。
(6)灌漿完畢后30分鐘內,應立即噴灑養(yǎng)護劑或覆蓋塑料膜并加蓋巖棉被等進行養(yǎng)護,或在灌漿層終凝后立即灑水保護。
3、驗收標準
(1)檢查規(guī)格、外觀、尺寸及其質量證明文件。
(2)按現行國家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進行力學性能的抽樣檢驗。
(3)配合比設計階段檢查稠度、泌水率、自由膨脹率、氯離子含量和試塊強度。
(4)現場攪拌后檢查稠度、泌水率、自由膨脹率。
四、結構形式轉換
建筑物某層的上部與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該樓層上部與下部采用不同結構類型,并通過該樓層進行結構轉換。
1、施工原理: 完成上部樓層到下部樓層的結構形式轉變或上部樓層到下部樓層結構布置改變而設置的結構構件,包括轉換梁、轉換桁架、轉換板等。 一般在高層建筑結構中應用,下層為網點,上層為住宅或商務樓,上下層之間的樓層即為轉換層,亦即轉換結構構件所在的樓層。
2、施工工藝:
(1)在轉換層施工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模板支撐,從而承載轉換梁施工中的自重及其他荷載。
(2)在搭建梁底斜撐支架時,要與梁下排支架同時進行搭設,若兩者搭建時間不同步,需要在 鋼筋骨架準備好以前,搭設完梁底斜撐支架,從而確保兩者在受力時保持同步。
(3)在高層建筑施工中,對于轉換的曾結構的上下層間的梁柱結構有大量錯開時的情況下,可以將其上下層的住網結構連成一個整體,使得整個建筑結構更穩(wěn)定與可靠。
3、驗收標準:
1、模板施工工藝合理,支撐牢固,尺寸準確,口、角、線順直。
2、鋼筋采用重鋼、達鋼等大型廠的產品,經監(jiān)理部檢查,其鋼筋的規(guī)格、數量、位置、保護層、搭接、加密區(qū)、焊接質量等均符合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
3、有效的控制鋼筋保護層厚度,保證構件設計尺寸。
五、結構植筋膠錨固
化學法植筋是指建筑工程化學法植筋膠植筋,簡稱植筋,又叫種筋,是建筑結構抗震加固工程上的一種鋼筋后錨固利用結構膠鎖鍵握緊力作用的連接技術,是結構植筋加固與重型荷載緊固應用的最佳選擇。
1、施工原理:
(1)、化學法植筋是指在混凝土、墻體巖石等基材上鉆孔,然后注入高強植筋膠,再插入鋼筋或型材,膠固化后將鋼筋與基材粘接為一體。
(2)、通過環(huán)氧膠粘劑與混凝土構件粘接,使鋼筋或錨栓與構件共同受力提升構件承載能力。
2、施工工藝:
(1)打孔:按設計圖紙要求明確螺栓錨固位置、成孔直徑及錨固深度。
(2)清孔:將孔周圍半徑0.5米內灰塵清理干凈。
(3)鋼筋清理:用鋼絲刷將除銹清理長度范圍內的鋼筋表面打磨出金屬光澤。
(4)鋼筋植入:鋼筋錨固用膠按比例配制攪拌均勻,將處理好的鋼筋除銹清理端朝向孔洞,一邊向同一方向旋轉,一邊緩慢將鋼筋插入洞內,直至到達孔洞底部為止。
(5)成品保護:在錨固用膠固化前應對埋植好的鋼筋進行必要的圍擋,固定;做好標示、標牌。
3、驗收標準:
(1)鉆孔位置、深度應符合檢查要求要大于或等于設計深度。
(2)植筋數量要大于或等于設計數量。
(3)結構膠飽實度要注滿孔深的三分之二。
(4)錨固用膠應有產品合格證,各項技術指標應達到規(guī)范規(guī)定的數值。
六、混凝土置換
混凝土置換法是處理嚴重損壞混凝土的一種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將損壞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換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換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漿、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漿。
1、施工原理: 置換混凝土方法主要是針對既有混凝土結構或施工中的混凝土結構,由于結構裂損或混凝土存在蜂窩、孔洞、夾渣、疏松等缺陷,或混凝土強度(主要是壓區(qū)混凝土強度)偏底,而采用挖補的辦法用優(yōu)質的混凝土將這部分劣質混凝土置換掉,達到基本功能的目的。
2、施工工藝: 檢驗水泥、砂子、發(fā)泡劑質量→配合比試驗→技術交底→準備機具設備→基底清理→招標高→攪拌、澆筑混凝土→找平、壓光→養(yǎng)護→檢查驗收。
3、驗收標準:
(1)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2)后澆帶的留設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后澆帶和施工縫的留設及處理方法應符合施工方案要求。
(3)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及時進行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以及養(yǎng)護方法應符合施工方案要求。
七、增設支點
增設支點加固法的工程應用范圍適用于梁、板、桁架、網架等結構的加固,本方法按支撐結構性能的不同可分為剛性支點加固法和彈性支點加固法兩種。
1、施工原理: 通過減小被加固結構的跨度或位移來改變結構不利的狀態(tài),已提高其承載力的。從而能較大幅度的提高混凝土梁、板的承載能力,并能減少和限制梁、板的彎曲變形。它具有施工簡單,受力可靠等優(yōu)點。
2、施工工藝:
(1)下料圖單:對工程所選的型號、規(guī)格的確認以及材料的質量檢查。
(2)放樣、號料:注意預留制作,安裝時的焊接收縮余量;切割、刨邊和銑加工余量;安裝預留尺寸要求。
(3)下料、成型:接觸面應無毛刺、污物和雜物,以保證構件的組質量標準。
(4)焊接、制孔。
(5)端頭切割:焊接型鋼柱梁矯完成,端部為進行平頭切割。
(6)除銹、油漆。
(7)驗收:工藝質量、施工質量。
3、驗收標準:
(1)質量檢查標準應符合設計要求及國家現行標準的規(guī)定。
(2)檢查鋼材質量證明書和復試報告,用鋼卷尺、卡尺檢查型號、規(guī)格。
(3)構件組立時應有適量的工具和設備,如直角尺,以保證有足夠的精度。
(4)螺栓孔及孔距允許偏差符合《鋼結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
(5)煙疤各個施工環(huán)節(jié),確保施工質量。
八、錨栓施工
化學錨栓是由乙烯基樹脂為主原料的高強度錨栓,早期稱為化學藥栓?;瘜W錨栓是繼膨脹錨栓之后出現的一種新型錨栓,是通過特制的化學粘接劑,將螺桿膠結固定于砼基材鉆孔中,以實現對固定件錨固的復合件。
1、施工原理: 通過合成樹脂砂漿粘合螺桿和孔壁,使螺桿、錨固基礎與被錨固對象形成一個整體,從而達到固定構件或提高構件承載力的效果。
2、施工工藝:
(1)鉆孔:先根據設計要求,按圖紙間距、邊距定好位置,在基層上鉆孔。
(2)清孔:用空氣壓力吹管將孔內浮灰及塵土清除,保持孔內清潔。
(3)置入藥劑管:將藥劑管插入潔凈的孔中。
(4)鉆入螺栓:用電鉆旋入螺桿直至藥劑流出為止。
(5)凝膠過程:充分發(fā)生化學反應,承載前不要晃動桿體。
(6)硬化過程:使化學反應達到規(guī)定的要求。
(7)固定物體:帶藥劑完全硬化后,加上墊圈及六角螺母將埋件的鋼板固定。
3、驗收標準:
(1)鉆孔時最好使用與螺栓相匹配的鉆頭,并不得損傷鋼筋。
(2)在施工之前,必須對螺栓做材料力學性能試驗,經試驗合格后,方可現場使用。
(3)在現場施工應對螺栓現場應用條件確定試驗。
(4)清孔時必須將孔內塵土及浮灰清理干凈。
(5)螺桿必須用電鉆旋入,不許直接敲入。
(6)鉆孔內不得有積水。
九、混凝土裂縫修補
混凝土裂縫是由于混凝土結構由于內外因素的作用而產生的物理結構變化,而裂縫是混凝土結構承載能力、耐久性及防水性降低的主要原因?;炷亮芽p常見處理方法有填充法、灌漿法、結構補強法、混凝土置換法、電化學防護法。
1、施工原理: 利用混凝土表面微細獨立裂縫或網狀裂紋的毛細作用吸收低粘度且具有良好滲透性的修補膠液,封閉裂縫通道,對樓板和其他需要防滲部位,在混凝土表面粘貼碳纖維以增加封護作用。
2、施工工藝:
(1)蜂窩修補:對小蜂窩先用水洗刷干凈后用1:2或1:2.5水泥砂漿壓實抹平。對較大的蜂窩先鑿去蜂窩處薄弱松散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顆粒,刷洗干凈后支模,再用高一強度等級的細石砼仔細強力填塞搗實,并認真養(yǎng)護。
(2)漏筋修補方案:對表面漏筋,刷洗干凈后用1:2或1:2。5水泥砂漿將漏筋部位抹壓平整,并認真養(yǎng)護。對漏筋較深,將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顆粒鑿去,洗刷干凈后,用以原來高一強度等級的細石砼填塞壓實,并認真養(yǎng)護。
(3)孔洞修補:先將孔洞周圍的松散混凝土和軟弱漿膜鑿去,再用壓力水沖洗,支設帶托盒的模板,灑水充分濕潤后用比結構高一強度等級的半干硬性的細石砼仔細分層澆筑強力搗實,并養(yǎng)護,突出結構免得砼,帶達到50%強度后再鑿去,表面用1:2水泥漿抹平。
3、驗收標準:
(1)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能可靠的承受新澆砼重量和側壓力,以及在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荷載,從而在澆筑的過程中不發(fā)生變形。
(2)架要橫平豎直,間距均勻,挑出長度一致,模板解封要嚴密,接縫不大于3mm的模板用膠帶紙粘貼。
十、噴射混凝土
噴射混凝土是指按一定配合比將水泥、粗細骨料和水一起攪拌好,然后借助各種類型的噴射機,將攪拌好的混凝土送入混凝土噴射機中,用壓縮空氣將干拌合料壓送到噴頭處,在噴頭的水環(huán)處加水后,高速噴射到巷道圍巖表面。
1、施工原理: 噴射混凝土是用壓力噴槍噴涂灌注細石混凝土的施工法。常用于灌注隧道內襯 墻壁、天棚等薄壁結構或其他結構的襯里以及鋼結構的保護層,噴射混凝土是將預先配好的水泥、砂、石子、水和一定數量的外加劑,裝入噴射機,利用高壓空氣將其送到噴頭和速凝劑混合后,以很高的速度噴向巖石或混凝土的表面而形成。
2、施工工藝:
(1)噴射前準備:檢查機具設備和風、水、墊等管線路,噴射機到位,并試運轉。
(2)混凝土攪拌、運輸:施工配料應嚴格按配合比進行操作,應確保攪拌均勻,不產生結團。
(3)噴射作業(yè):噴射混凝土應采用分段、分片、分層依次進行,噴射順序應自下而上,分段長度不宜大于6米。
(4)養(yǎng)護:噴射混凝土終凝2小時后,應進行養(yǎng)護。
(5)分項驗收。
3、驗收標準:
(1)噴射混凝土的厚度和表面平整度大于設計厚度。
(2)噴射混凝土時,應測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據測試結果和理論配合比調整材料用量。
(3)噴射混凝土是,所有操作工人必須帶安全帽、防塵口罩,防塵工作服、雨靴、橡膠手套。
(4)安全員應隨時觀察地質變化,是否有松動現象。
十一、涂刷界面劑
界面劑以改變物體界面物理化學性為目的的產品,也可以稱為界面改性劑。對物體表面進行處理,以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則稱為表面處理。界面劑在不同領域都有應用,對物體表面處理工藝手段及目的也都不同,常見的界面劑對物體界面的處理與改性可分為四種工藝類型:潤濕與浸漬、涂層處理、偶聯劑處理以及表面改性。
1、施工原理: 一般都是由醋酸乙烯制成。具有超強的粘貼力,優(yōu)良的耐水性、耐老性。提高抹灰砂漿對基層的粘接強度可有效避免抹灰層空鼓、脫落、收縮開裂等問題。用于處理混凝土、加氣混凝土、灰砂磚及粉煤灰磚等表面,解決由于這些表面吸水性強或光滑引起界面不易粘接,致使抹灰層空鼓、開裂、剝落等。
2、施工工藝:
(1)施工環(huán)境須干燥,相對濕度應小于70%,通風良好?;婕碍h(huán)境的溫度不應小于5度。
(2)基面準備:基面應該干凈、不松動、無灰塵,油脂、青苔、地毯膠等應清除掉,松動及開裂部位應事先鑿除并修補好。
(3)攪拌:每袋粉料(20公斤)加10升的水(水、粉=0.5:1),須用電動設備進行攪拌,攪拌成均勻的希漿狀。
(4)涂刷與干燥:用滾筒或毛刷把漿料涂刷道基面上,不能漏刷然后讓涂面干燥(約12小時)。
(5)養(yǎng)護與成品保護:必須加強通風,自然養(yǎng)護即可。待漿料實干,方可開展后續(xù)的工序。
(6)工具的清洗:工具用后應盡快用清水清洗干凈。
3、驗收標準:
(1)施工中所用的材料品種、質量必須符合國家及本工程要求,生產企業(yè)應提供產品合格證和有資質檢驗單位所做的型式檢驗報告。
(2)施工中應隨機抽樣、檢查涂敷、拉毛及粘貼質量。
(3)抹灰和面磚粘貼的施工質量及驗收應符合標準GB50210《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guī)范》。
十二、靜力拆除
本技術是通過采用薄壁金剛鉆、金剛石切割鋸、繩鋸、液壓鉗或液壓鋸等先進設備對鋼筋混凝土結構進行靜力切割、拆除。此技術目前已廣泛應用于鋼筋混凝土、柱、板、剪力墻拆除,各種管道開洞,抽油煙機排風口開洞及各種設計變更結構改造等方面。
1、施工原理: 通過液壓馬達高速驅動帶有金剛石串珠的鋼絲繩索(金剛石鋸繩)繞著被切割物體運轉,在一定張力的作用下,高速磨削被切割物體,產生的磨削和熱量被冷卻水帶走,結果達到分離被切割物體的目的。
2、施工工藝:
(1)破除內支撐梁面筋保護層。
(2)切割梁面筋及箍筋。
(3)梁面鉆孔。
(4)清孔。
(5)裝藥靜爆。
(6)破碎、切割。
(7)立柱拆除。
3、驗收標準:
(1)靜力爆破材料的質量性能參數,鉆孔深度及間距。
(2)靜力爆破過程中,要重點控制爆破材料的配比及用量。
(3)拆除施工過程中不能損害原結構。
(4)拆除時有專業(yè)施工人員配合搭設施工用腳手架及拆除時所用臨時支撐。
(5)均為靜力拆除,不能有較大的噪音及揚塵。
(6)必須在合適的溫度范圍下施工。
十三、鋼絲繩網片-聚合物砂漿外加層加固
高強鋼絲繩網片-聚合物砂漿加固法是用固定釘將高強度不銹鋼絞線網固定在原構件上,并用緊線器對鋼絞線網進行預緊,在加固構件表面噴吐一層粘貼劑后,將滲透性聚合物砂漿噴涂在加固構件表面的一項加固技術。適合建筑物和橋梁的加固。 1、施工原理: 鋼筋繩網片的高強性和聚合物砂漿良好的粘貼性能和耐久性使得該項目技術可以提高混凝土梁、板的抗彎承載力,提高梁、板的抗彎剛度,對混凝土梁、板構件的裂縫的產生和發(fā)展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梢蕴岣咧?、剪力墻以及磚砌墻體的抗壓以及抗剪承載力,可以提高混凝土柱的軸壓比,抑制墻體裂縫的發(fā)展。
2、施工工藝:
(1)施工準備:熟悉圖紙,進行腳手架搭設等準備工作。
(2)表面處理:對加固砼體進行鑿毛、清理、修補、除去表層浮漿、油污等雜質,直至完全露出砼結構新面。
(3)定位放線:按圖紙要求,對繃網部位的鋼絲繩方向進行確認,并用墨線彈出。
(4)鋼筋繩網片固定:將鋼筋繩網片的一端先用固定銷栓固定或錨固,在另一端用緊線器夾緊鋼絲繩網片,對鋼絲繩網片進行拉漲,使鋼絲繩網片處于繃緊加固狀態(tài)。
(5)噴吐粘貼劑:在加固構件表面均勻涂刷1-2mm左右加強粘結的粘接劑,使原結構和鋼絞線網結合良好,共同受力。
(6)噴吐聚合物砂漿:根據設計要求及滲透聚合物砂漿相關配比使用說明書進行材料配制,攪拌均勻無結塊,配好的漿料應保證在半個小時內用完。
(7)表面養(yǎng)護:聚合物砂漿噴抹好后,進行噴水養(yǎng)護,保證表面濕潤。養(yǎng)護時間不得少于三天。
3、驗收標準:
(1)施工前應確認鋼絞線網、滲透性聚合物砂漿的合格證明,其指標應滿足工程設計的要求。
(2)混凝土表面的正拉粘接強度不應低于1.5Mpa.
(3)施工時,環(huán)境溫度不宜高于30度,砂漿抹涂必須密實,不得存在空鼓現象。
(4)結構加固工程現場使用的粘接強度檢測儀,應堅固,耐用,其技術性能不應低于現行標準《數顯式粘接強度檢測儀》JG3056的要求。檢測儀應每年堅定一次。
十四、別墅加固改造
包括大型別墅的加、擴建及裝飾設計施工一體化。如加建地下室、別墅內部戶型改建、別墅加層等。
十五、土建施工
土建施工是指土木建筑工程的建造,涵蓋了地上、地下、陸地、水上、水下等各范疇內的房屋、道路、鐵路、機場、橋梁、水利、港口、隧道、給排水、防護等諸工程范圍內的設施與場所內的建筑物、構筑物、工程物的建設,其既包括工程建筑過程中的勘測、設計、施工、養(yǎng)護、管理等各項技術活動。
聯系方式
二維碼

手機網站